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

轉貼:小黑魚老師的教學分享(從閱讀到寫作 )

從閱讀到寫作


認識葛琦霞老師,是在二年半前參加師大推廣教育中心舉辦的課程裡,她是眾多老師中不但讓我印象深刻,也最想再跟她學習的一位。二年過去了,對於她帶領繪本的角度,我仍印象深刻,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再參與她的課程。半年前,偶一機會上了悅讀學堂的網站,看到學堂正舉辦『閱讀寫作師資培訓』,且全程由葛琦霞老師規劃授課。這不是一般的研習講座,而是專業的師培課程,當下就打動了我。其實坊間不乏所謂『作文師資』的培訓認證課程,但因為上過葛琦霞老師的課,認同她從繪本切入帶領的觀點、相信她寫作教學的品質,當然,也就巴不得抓住機會學習囉!


其實,對於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作文課,我是有所保留。一來坊間多數作文班都是以命題作文或教授修辭、寫作技巧為主,我害怕上了那樣的作文課,學會了優美的文辭、準確的結構、能寫出拿高分的作品,但卻失去了孩子自己對文字的敏銳度,失去了可以探索自己文字風格的自由度。


我從小沒上過一天作文班,家裡也沒有什麼課外書籍能閱讀,(小時候沒這風氣更沒這能力)。但我受同學啟發愛寫故事、劇本甚至小說,作品常常在課餘之際供幾位好友互相輪流傳閱。同時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有寫日記的習慣,只為了整理自己的心緒,和自己對話。是那樣練出小小文筆嗎?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我還算不討厭寫東西這檔事兒。


大學時期偶爾寫寫東西屢獲肯定;創作的故事獲報社採用;徵文比賽的作品雖未得名卻接到報社主編來電給予肯定,鼓勵繼續寫作;為教會改寫聖經故事的舞台劇演出,讓觀眾深受感動……慢慢我才發現,我對文字,或許有著比一般人稍微細膩一點的敏銳度。


生了孩子,接觸繪本,開始中了繪本魔咒,總覺得繪本裡藏有太多值得啟動的魔法,可以是故事、可以是藝術、可以是作者、可以是生命、可以是觀點、可以是信仰…當然,也可以是寫作(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是,就是故事)。我和多數家長一樣,相信多閱讀應該自然就會寫作吧!直到小蘋果用活活的例子教我了解,閱讀和寫作,是不一樣的。


小蘋果從小在故事堆中長大,但著迷閱讀的她,一提筆寫作,不是完全不知如何下筆,就是內容空洞乏味,要不就是詞不達意、不知所云,簡直只能用『慘不忍賭』四字來形容。也許尚未開竅、也許練習得不夠,但這中間的挫折感,在她還未嘗到寫作的甜頭前,就已經擊垮她掌握文字的信心。我開始領會,對某些孩子來說,從閱讀到寫作,恐怕需要搭一座橋,好讓孩子能走得過去。但這橋要怎麼搭,才能讓她透過有意的學習鍛鍊文筆,但又不被特定的型式僵化呢?


慶幸自己有機會上過葛琦霞老師的課,讓我看見我的期待是有方法可行的。有孩子的需要,有我自己的天賦熱情,也有能讓我『心儀』的教學技巧,或許這就是悅讀學堂『閱讀寫作師資班』打動我的原因。


參與培訓前我已經帶過不少兒童、親子或成人的讀書會,多數也以繪本為主題,設計多元的學習,讓孩子不僅樂在學習,也從快樂的學習中建構能力(以繪本spa讀書會為主)。但經過半年在學堂的上課、觀摩、實習,我真是佩服葛老師教學的功力。透過葛老師有系列的講說,繪本裡的寫作魔法一一現出原形,有趣、有效的教學技巧,能讓最不會寫作的孩子都可以寫出自己的文章。悅讀學堂面對學生(不論成人或兒童)的態度是,『只要我收你,就有把握能把你教會,只有各人所需時間不同,沒有教不會學不會的。』這是學堂教學者最讓我敬佩的胸襟和能力。是的,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胸襟,也是能把學生教到會的專業能力。


在學堂裡,是以寫作的角度選擇導引的繪本、設計教學活動、依據『梯級』設計學習單,運用『過程寫作』協助不同的孩子寫出具個人風格的作品。同時每一位學堂老師都需具備運用『學習技術』的能力(這好像教學者的超能力),這可是學堂有把握,能讓每一個人『學得會』的祕密武器呢!


至於什麼是『梯級』,什麼是『過程寫作』,什麼是『學習技術』,也許以後有機會再聊囉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以上感謝小黑魚老師的分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資料來源:繪本spa館

師訓學員進階實習分享(三)

英林老師


這次的作文教學實習,我是選擇譬喻法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,雖然已經有多年的教學經驗,但這次的教學實習仍然讓我感到很緊張。


在選擇教學用的繪本時,花了很多的時間,因為一直希望能和校外教學的內容作結合,但是要找到內容可以搭配而且又有譬喻句在其中的繪本並不好找,因此最後還是把問題簡單化,找一本有譬喻句的繪本就可以了。


剛開始設計課程時,一直希望能給學生很多東西,但太多東西學生不見得可以吸收,在葛老師的指導下,把課程內容減少,目標簡化,實際教學時,才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。


終於到了上場教學的時候了,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很緊張,在使用定位法時,狀況也不是很好,一點也不像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人。,有的學生比較調皮,一副自己譬喻法已經很懂的樣子,因為自己很緊張,沒能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生身上,忘了請每個學生複製一遍譬喻法的定義,對照學生造句的情形,的確有人未將定義弄清楚,自己對於這樣的疏漏感到很懊惱。回家之後,我上網查了一下定位法,正好有人分享使用的心得,於是告訴自己第三天的時候,一定要操作順暢。


第二天是戶外教學,為了幫助學生在寫遊記時能更清楚的描述過程,我盡量記住整個活動的過程。回來之後,我把照片印出來並將活動的重點做成簡單的紀錄,以便第三天教學時做引導。


第三天時開始教學時,定位法的使用感覺較順暢,不過最後我詢問同學感覺好嗎?會不會害怕寫這篇作文時,有個學生回答的狀況就不是很好,我以為他是開玩笑,沒想太多,就進入今天的寫作教學了。今天我比較放得開,有了照片及重點提示做引導,今天的教學過程感覺還不錯,和葛老師討論了一下,有的學生寫得很快,但寫得很像流水帳,有的學生很願意寫,只是句子不通順,了解狀況之後,就接著準備第四天的課程了。


第四天是最重要的,要讓學生寫完這篇作文。在指導學生過程寫作時,時間不知不覺過得很快,轉眼間就快下課了,在快結束前,昨天那位做定位法時反應不是那麼好的同學果然出了問題,他不小心說錯話,把一個小三的同學惹哭了,眼看時間就快到了,實在很緊強,幸好葛老師幫忙處理這個狀況,我才能繼續其它同學的文批改,最後雖然每個學生都寫完了,但時間延遲了大概半個小時。


綜觀整個教學實習,我覺得在學習技術理論及實際的應用上自己還不是很得心應手,示範和舉例還不是最難的,最難的是觀察學生的反應,給予正確的指示,掌握整個課堂的狀況,只要發現有一點小問題就要處理,有的時候小問題才是最關鍵點,仔細審視自己這幾天的教學就可以發現,那位定位法回答時有狀況的學生,其實第一天就有問題了,自己當時太緊張未處理好,到了第四天就成了導火線,讓最後一天的教學流程掌握得不夠好,因此,我更加明白學習技術要應用才能內化。現在很多學生學習動機薄弱,因此之前我總覺得要用在這樣的學生身上好像很難,但是很多事情一定要不斷嘗試,才能得到回應。因此,我再試著補習班那些學習動機薄弱的學生溝通,運用同理心以及自己高中時自身的經驗,希望能讓學生更願意思考學習的目的,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方式學習,慢慢將成果展現出來。


另外,在修辭方面,一直以為譬喻是最簡單的,這次的教學實習之後才發現,譬喻的定義很多坊間的書有錯,「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,找出類似的地方來譬喻」這個「不同性質」的定義很重要,經由這次的實習,也讓自己再一次釐清譬喻的定義。


整個實習結束了,要改進與加強的地方很多,感謝葛老師及林老師的指導與包容,希望自己的作文教學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。

師訓學員進階實習分享(二)了解 ‧ 完全了解

貓頭鷹老師



了解 ‧ 完全了解


「了解 ‧ 完全了解。」課堂中,葛老師經常回應示意的這句話,也是最讓我著迷的一句話。這句話不斷的在我心裡迴盪著,葛老師不但了解別人話中的意思,而且還真的完全了解、懂得大家心中的困惑與感受,真是太神奇了,太不可思議了,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?挾著心中的問號,帶著葛老師的加持與信任,鼓起勇氣踏進見習的旅程。


甫進教室10位俊秀俏麗的孩子們已依序就坐,準備好要上課的模樣。我呢!頓時,驚覺昨晚睡前反覆演練的流程和資料早已不知去向,葛老師的叮嚀與學習技術似乎也了無蹤影。緊張急躁的我像個強壓餵飯的母親,硬生生的要把食物塞進孩子的嘴裡,吞不進去,又不能吐出來,渾然不知要如何將自己融入孩子與課程裡,就連最拿手的說故事時間,也在各說各話的狀態下度過。體溫更是隨著時間同步的在分分秒秒中流逝,我陷入既沮喪又懊惱的誤字泥濘裡,久久無法自拔。


下了課,林老師胸有成竹的說:「不要急,上課前先做做定位法,可以緩和心情,也可以拉攏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喔。」此時,手機響起,兩位好友玉淇、秀貞正在樓下等著為我加油打氣,這一份雪中送炭、寒冬送暖的溫情,讓我回溫不少。回到家,立刻找來兒子、女兒徹夜研商找出對策與方法,解決第一天未能掌握的問題。好在第二天的戶外旅遊給了我調整心情和認識孩子的好機會,我盡情的體驗兒時的樂趣,輕快的跳著竹竿舞,穿起美美的泰雅服飾,陪孩子用力的拉空中纜繩、拍照,贏得許多小小孩的善意和友好,拉近了原本陌生羞澀的距離。霎時,真有年輕30歲的青春快樂。


第三天是進入寫作的重要時刻,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,卻在孩子們認真投入專心寫作,且漸入佳境的狀態中放了心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目標,就是寫出自己的詩,成為小詩人。寫作的過程中,雖然有些語詞不順,或一時無法聯想下一句,或是兩個想法無法順暢的連接起來,經過引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發揮想像力,極盡全力的完成作品。雖然如此,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,還是漏夜趕工,再三細讀,再三思量,做足功課,讓孩子盡全力的寫出連自己都滿意的作品。這如履薄冰的教學過程,好比坐雲霄飛車一般的刺激,令人刻骨銘心,令人難以忘懷。


當孩子們對作品做最後的修飾與美編後,上台大聲朗讀自己的佳作成為小詩人的時刻終於來臨了,我靜靜的欣賞一篇又一篇的童詩,真的好感動。好感動。過完年,從葛老師手中接下結業證書時,心中好踏實,卻無法言語,這真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好禮,只想送給自己。回程坐火車時,想像一下,這初體驗的教學過程,心中泛起滿滿的感謝,好想站上奧斯卡頒獎舞台,普天同慶並昭告天下:謝謝您,葛老師。謝謝您,林老師。謝謝 …………. ,最後我在心裡默默的謝天,千遍萬遍。





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

師訓學員進階實習分享(一)

小黑魚老師

實習日期:2010/1/25~28
實習對象:小一~小三生


面對低年級的孩子,對我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的。事前的備課照老師上課時的教導加上和老師討論後的修正,很順利的完成,心想應該沒什麼問題吧!不過第一堂面對六個完全陌生的孩子,還是不免有點緊張。教案上步驟雖寫得清清楚楚,但口一開才感覺到自己準備得不夠充份,畢竟這是寫作課啊!


第一堂只是簡單問候幾句,忘了做定位法,大家都還沒熱起來,就玩了『安靜遊戲』,讓氣氛更『靜』了。想告訴孩子這週學的是狀聲詞,卻發現自己講得吱吱唔唔。講故事時有孩子打哈欠,也有孩子原本注意力尚可後來跑掉,想到學習技術卻無力在短時間內用出來,自己心裡都快打結了…幸好這六個孩子都乖乖的,第一堂課雖照教案進度完成,但生冷的感覺卻讓我重新思考,該如何與他們互動。


第二堂戶外教學,我走過孩子們走過的路,聽孩子們聽的聲音,也從中搜集可運用於寫作的材料。


第三堂,為了讓彼此的關係更『熱』,我放慢了教案的進度,和孩子們玩了定位法,也用較多時間討論大家聽到的聲音。(有一個問題是,當定位法後有人說覺得很好,也有人說沒感覺或不好時,該繼續再玩嗎?)討論充份後,孩子們下筆寫學習單的速度很理想,大部分很快就能完成。有少數無法完成,我把學習單帶回家看,思考下一堂可以怎麼進行。已經完成的孩子自由閱讀,我才發現有人看書的習慣是唸出聲的,我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,是要他改變閱讀的習慣,暫時默讀?還是其他人要學習不被干擾?我當時選擇前者 .


第四堂,有一點時間壓力,這一堂無論如何得完成作品。原本我認為很簡單的句子組合,經和孩子說明後讓孩子們進行時才發現,有些部分需要更細的梯度或更明確的溝通,比方:在請孩子落筆前先唸一次要寫的句子。寫完一段就要舉手請老師過去看。由於時間較緊迫,即席批閱又要兼顧正在寫作的孩子,還真有點忙不過來。還好我只有六個孩子,如果一班十六個,功力要再強好幾倍才行吧!


我喜歡教學,我也喜歡思考如何把一個有目的有意義的東西作到孩子裡面,看到孩子們不同的反應,常常會刺激我產生新的想法和收穫。實習後最大的心得是『知道是一回事,總是要多練才是自己的,過程寫作和學習技術更是如此』。對自己的表現雖覺得很抱歉,但感受到林老師及葛老師的大度及支持,就有『安全感』,讓寫作教學成為我可以掌握的事。